江鵝講人類圖        
...

Irene身為六二人,參照Human Design的視角,記錄的生命觀察。

空白情緒說骨裂


2021-08-03

前幾天踩空兩級樓梯,結果腳掌有個骨裂,被打上石膏。正值新書宣傳期,而且好不容易從三級盼到二級,卻發生這種跑不起來的狀況(是啦本來也沒多愛跑但是關了幾個禮拜整個骨盆腔都渴望奔馳),特別覺得荒謬,荒謬到我遲遲不知道該怎麼交代這件事,一想到終究要提起,莫明緊張。

觀察幾天下來,覺得這種緊張很「空白情緒中心非自己」,那就從這裡交代起來好了。空白情緒中心對於外界的情緒波動模式很敏感,理智上知道說出這個事實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:打破平靜,引發同情,回應慰問。波浪上來波浪下去,就會回歸安靜,但那個波浪對我來說有點像異次元,儘管受用於當中的熱情(本身難以自產),卻不擅長跟上整體流速,身在其中像個面癱異鄉人,說不好當地語言學不來民情風土,儘管內心紛紛,外表十足風涼呆愣。

我決定先到朋友群組裡試水溫,觀察自己的反應。即使是沒換衣服沒梳頭就能開視訊瞎聊的朋友,要提起這件事還是猶豫過幾次,但這就是平時不換衣服不梳頭開視訊瞎聊的必要性吧,讓人在猶豫的同時也知道還好啦沒關係。

交談過程裡,我察覺到內心警總異常活躍,對於用字的中立性特別謹慎,不允許煽動額外情緒討到不符事實的拍拍,也不允許粉飾事實怠慢朋友的關心,經驗得知,唯有符合事實的拍拍,我才有辦法回饋出真實的感謝和受用,但即使在理性高度運轉,心理充分預備的狀態下,被問一句「一定很痛吧!」我還是卡住了。

有時候被稱讚也是這樣的,自己淡淡說明哪裡感覺很好哪裡感覺不好不成問題,但是在情緒動能裡跟著爬上高處覺得哪裡很好,或降到低處覺得哪裡不好,好像忽然從2D淡彩被拋擲到3D全彩狀態,遇到特別炫目陌生的感受會傖惶卡機,即使那些不錯或不好都是從我體內長出來的,也沒辦法一下子坦然站上去宣告所有權。

後來當然知道那句話不是提問,回一句「超爆痛的」就可以,朋友間交流的目的不在於查核雙方對痛的認知,交流本身就是目的,但是因為不習慣承載那種維度拋擲下的立體感受,我閃退了,我仍在群組裡回話,但內在的我沒有正面接住那個交流的核心。我上演了一場瞬間發生瞬間結束的逃跑事件,哈。

回頭哈這聲哈,和辛度在四強賽對小戴奮戰到中後段,臉上短暫浮現過的縹緲微笑可能差不多意思。意識到自己面對聰敏強壯的長年制約,沒累積出夠穩定的內在基礎,拿不下它,只好笑笑。笑是自嘲,是感慨,是接受,是打氣。

笑完這整趟從忐忑開始,以逃跑結束的嘗試,我本來以為之後會更有抵抗力,向更龐大的受眾交代這件事,但我忽然就從整件事畢業了。抵抗力完全消失,因為沒有需要抵抗的標的,不再覺得有交待的必要,不煩惱該怎麼回答痛不痛(打上石膏以後其實毫無痛感),也可以開放地接受各種關切,我今天在line裡對爸爸說明要再一陣子才有辦法南下,坦白答覆他所有擔憂,難以想像幾天前竟然焦慮著一旦對人提起這事,造成驚訝干擾人家日常平靜多麼抱歉,現在連造成我爸的驚訝都覺得還好。包在人皮底下那個我根本不抱歉,我只是抗拒情緒上上下下好耗能好麻煩,但是想像中的情緒上下和實際發生的情緒上下完全兩回事,越是逃避想像中的麻煩,越晚見證自己實際上會怎麼穿過麻煩繼續往前走。這次骨裂我在身體裡看自己演了一場電影,場景從頭到尾都在情緒中心。

順帶一題,我想做個統計:如果你也曾經發生過腳踝以下的骨裂或骨折,能不能留言告訴我?要是超過一次,能不能註明幾次?

在我提起過這件事的人裡面,幾乎高達一半有過腳掌或腳趾骨裂骨折的經驗,而且有些人不只發生一次,如果加進他們轉述的親友案例,整體比例高到不可思議,怎麼可能?到底是我特別容易結交腳底板脆弱的人,還是每兩個擦身而過的路人,就有一個曾經踢斷腳趾或腳掌骨裂?那國民健康局怎麼還不推廣全民穿鋼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