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鵝講人類圖        
...

Irene身為六二人,參照Human Design的視角,記錄的生命觀察。

「也沒有特別不行」


2023-11-26

不是有些演員迷人到只要他有演我們都會無條件收看嗎? 我因為Maggie Smith看了《The Lady in the Van》,是部小品,講一個曾經真實生活在倫敦某街區的無家老婦人。老婦人弄來一輛箱型車,停在某個中年男人的車道上,過起她的日子,長達十五年。男人是個獨居作家,獨居到習慣自己跟自己對話的地步,長相和聲線都不美,唯一討喜的是全身上下散發英式拘謹,一看就知道這人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。

劇情隨著作家的口白推進,老婦人的粗魯妄為令他相當苦惱,但是因為個性怯懦,半推半就參與了老婦人的故事。我受到他的英式拘謹感染,雖然覺得好看但是全程非常冷靜,過好幾個禮拜才意識到有一幕已經印進我腦袋裡:

(兩人前面如何交手在此保留不說)有一天老婦人自己滑著輪椅遇到男人,叫男人幫她推一下。那男人說:「Not particularly no」,幫她推起來,兩人在街上共處了一小段愉快的時間。劇情說不上多大起伏,很快就過場了。

不是「不要」,也不是「好」,而是「也沒有特別不行」。說不上樂意,卻也沒有抗拒到要提起力氣拒絕,既然外在拉力比內在權威的意願更迫切,就隨順因緣吧。但是呢,隨順歸隨順,不能白白讓人以為自己有多甘願,所以要說一句「Not particularly no」。

那句台詞可以拿來配在我很多生活片段,很貼切。不只我,很多人的生活都能拿來配。

內在權威沒有明顯意向的時候,外在拉力會成為劇情主導。生活裡大多數時候都是這樣的,因為「沒有特別不行」,我們會向當時環境裡的最大拉力靠進,直到走進某種強烈到內在權威站起來說話的狀況,人會拐彎,或更確信眼前的路。「沒有特別不行」的總時數一定比「明確決定要不要」的時數多,隨時幫自己配上那句口白還不錯,表示某程度來說是醒著的,看著自己在活些什麼。

個體能量比重高的人蠻適合看一下這部電影,因為主角身分是劇作家,正好具體呈現出個體人在生活中的憂鬱與創作曲線,參考別人的曲線,有助於客觀看待自己的。邊吃便當邊看還不錯啦,畢竟是喜劇,麥教授很可愛。